第四十八章 城頭射賊
關燈
小
中
大
崔光遠很久之前,就因為想要抱李豫的大腿,而跟李汲有所來往,雖然只會過幾面,也算是預留下一些交情了,故而希望李汲可以為他分憂,擊退城外的亂賊。
李汲趁機問道:“未知崔棄可隨崔公到鳳翔來了麽?”
崔光遠聞言,雙眼微微一瞇,若有所思,隨即回答道:“仍留都中,並非攜來……莫非長衛愛此女?若果有意,但破胡賊,我不吝賜君奉帚。”
李汲心說這家夥還真敏啊……不由暗喜,但考慮到崔棄堅決不肯予人做妾,則崔光遠你要怎麽把她賞賜給我,走些什麽程序,咱們還得好好商量商量才是……
只是看對方的意思,如溺水之人撈著根稻草,必須得我先幫他退了城外胡賊,才肯如我所願。那好吧,咱們國事為先,等打完這仗再從長計議好了。
於是安慰了崔光遠幾句,便即辭去。一宿無話,翌晨便穿戴好鎧甲,領著李晟、王波,跟隨韋倫到西城上來觀望敵勢。
孫子雲: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”故此李汲在上城觀敵之前,先仔細打量了城內守軍的狀況。
看那些唐軍,盔甲器械,還算精良——當然是就這年月平均水平而論的,跟禁軍威遠終不可相提並論——然而素質普遍不高,多有四五十歲老卒,或者瞧上去並未成丁的少年。總體而言,士氣也很差,半數以上面有饑色,不少人目光閃爍,似有畏怯之意。估計若非憑城守禦,而是野戰對峙,這樣的兵卒,將會分分鐘營嘯奔散吧。
便問韋倫:“防禦領這些兵,多少時日了?”
韋倫聞弦歌而識雅意,當即苦笑道:“不過月餘……尚未來得及整訓,便被迫出城去逆賊,然後一戰而潰……”
“這般將兵,實不宜野戰。”
韋倫說我知道啊——“然賊初起時,不過萬餘眾,我方領軍與郭愔戰於汧水之上,黨項羌卻忽然南下援賊,遂至官軍敗績……”
李汲心說韋倫方至,便將兵出去殺賊,崔光遠你可來了有好幾個月了吧?看起來京中所傳,那老兄上任後但與幕賓博戲、飲酒,不親戎事,是真的了。即便崔光遠把韋倫的指揮權轉交給我,這樣兵將,我也不敢用啊,只能等待兩支外軍抵達,看看素質再說了。
涇原軍不好說,鄜坊軍原屬朔方鎮,據說是郭子儀的老部下,理論上應該不至於太差才是。
也是李亨太忌憚郭子儀了,倘若把老司徒派到鳳翔來,說不定黨項人又會掉頭就跑呢。
登上西城之後,再看城外敵營,旌幟雜亂,連綿數裏——乍看上去,倒確實挺嚇人的。李汲觀望良久,轉過頭來問李晟:“君以為如何?”
這分明是有考校之意了,李汲想瞧瞧這位昔日的關西猛將,如今眼力、志氣,有沒有被都中安逸的生活徹底洗磨幹凈哪?
李晟一叉手,沈著地回覆道:“在某看來,賊臨城下者,約五萬眾……想必別部抄掠四鄉,所在尚遠。這五萬眾分列十數處,相互間涇渭分明,可見諸胡間也並不和睦,各懷忌憚之心……”伸手遙遙一指:“其中營是‘郭’字旗號,必為郭愔那廝,聞諸胡皆彼邀來,則若能摧破郭愔,胡氣必奪,或將絡繹散去。官軍若逐一征討,破之不難。”
李汲還沒說話,韋倫先道:“這位李指揮所言不差,然諸胡部雖然軍行無陣,混亂駁雜,卻多悍勇之士,且慣騎射,亦不可輕慢也。且郭賊往往居後,而使諸胡當先,要於萬軍中摧破郭賊,實屬不易。”
正說話間,忽聽城下胡笳聲響。眾人一起回頭,但見敵營大開,殺出一哨人馬來,抵近城壕,當先一將,坐馬上高呼挑戰。
李汲遙遙望去,見此將鎧甲鮮明,人頗雄壯,馬亦神駿,單手提一桿丈二的騎槍,運轉如風,四下裏喝彩聲亦大作。便問韋倫:“這是何人?”
韋倫答道:“郭愔之弟郭惲,弓馬嫻熟,的是驍將,每日必來城前挑戰。”
李汲手按城堞,觀察了一會兒郭惲騎馬、舞槍的姿勢,唇邊微露笑意。於是對韋倫說:“在某看來,不過爾爾——且待我出城去殺了此賊,必能挫動賊軍銳氣,使各胡部更加渙散。”說著話腦袋一偏,轉望向帶來的那兩名指揮使。王波本能地就朝後縮,李晟倒是一挺胸膛:“願從長史。”
李汲心說行,此人勇氣尚存,或許可用。
韋倫急忙提醒道:“二郎勇猛,此去必能敗賊。然若郭惲遁走,慎勿畫蛇做足,魯莽遠逐啊。”李汲拱手稱諾,便命李晟:“將那兩百兵喚來,隨我出城。”
從長安到鳳翔的一路上,李汲特意與士卒們同食同宿,主要是為了摸清楚這支部隊的底細,同時也想盡可能地掌握住軍心——其中與李晟遴選出來那兩百名“威遠營”舊卒,他接觸得最多。根據細心觀察和詢問,那些兵倒確實是全都上過陣,見過血的,故而今日才打算讓他們跟著自己再去萬馬軍前沖殺一回,試試看能不能喚回昔日骨子裏的血性來。
韋倫在城上親援桴鼓,一通鼓響,城門打開,吊橋放下,李汲率領李晟等二百將兵出得城來,與郭惲遙遙相對。郭惲見狀,當即振作精神,左手攬住韁繩,右手一揚長槍,高叫道:“來將通名,可敢與某較量否?”
李汲命士卒射定陣腳,隨即催馬向前,口稱:“我京兆李汲也,特來殺汝!”
郭惲聽聞此言,不禁微微一愕:“可是隴右破蕃的李二郎麽?”
“既聞我名,何不速速下馬就縛?!”
本來這些都是尋常場面話,報名之後,便當搏殺。孰料郭惲聽說來的是李汲,不再發話,當即按下長槍,一撥馬頭,轉身便走……
此舉大出李汲意料之外——哎還沒打呢,你怎麽就跑了?
關鍵那郭惲並不傻,雖自詡弓馬嫻熟,有斬將掣旗之能,但也就能在一州一縣內稱雄罷了,對面來的卻是天下知名的勇將啊,那輸面太大啦,怎麽敢輕易放對?
當下郭惲掉頭便走,李汲催馬急追,賊陣中箭如雨下,迫得他只能勒住坐騎,而後命令士卒高呼幾聲,以壯聲威,隨即悻悻然折返城中。
途中回顧李晟:“早知道,便不與他通名了。”李晟也不由得苦笑,可還是趁著機會恭維李汲兩句:“長史勇冠三軍,田舍小寇,自不敢敵。”
雖然沒能正經交上手,也未曾或擒或斬郭惲,城上唐軍卻是一片歡騰。普通兵卒的見識很短淺,心思也單純,不懂得什麽兵法,但知有勇將統領,便可取勝;則如今天下知名的勇將到鳳翔來了,敵將竟不敢攖其鋒,聞聲而退,那這城多半能守住啊,我等的性命也可保全——怎可能不歡呼雀躍呢?
李汲再上城頭,仔細觀察,一瞧賊軍果如韋倫所言,只是叫罵,並沒有攻城的意思——估摸著既沒有建造攻城器械的技術和財力,且各部又都不肯率先蟻附,平白損耗自家實力——便即自去整訓那一千威遠軍,並將主要精力,放在李晟遴選出來那兩百人身上。
不過正如韋倫所言,想把一支老爺兵訓練成能夠上陣的勁旅,絕非十天半月之功啊。
翌日一早,李汲等人再次登上城頭,看看今日形勢與昨日是否有所不同,卻見郭惲又跑出來叫陣了。
眾皆註目李汲,那意思:還得您下去把他給嚇退才成啊。李汲卻不由得冷哼一聲:“昨日不敢放對,今日也不換人,便又來罵,此必暗設埋伏——他當我是傻的麽?!”
目測估算一下對方距離,便命:“取我弓來。”
他這還是當日仆固懷恩所贈的大弓,馬上施用不便,如今站在城上,卻可以拉到最滿。當下搭上一支重簇雕翎,瞄了瞄郭惲,指開弦馳,便是狠狠地一箭射去。
“嗖”的一聲,郭惲終究也是打過仗的,本能地便一縮頭,那支箭卻距離其頭頂還有尺餘高,直接飛過去了……
李汲心說可惜,平地射敵,我已然練得極熟了,這站在兩丈高城墻上發射還是頭一回,就沒能算好那條拋物線……正感遺憾,卻聽身邊“嘣”的一聲弓弦響,隨即又一箭劃著弧形疾出,不偏不倚,正中郭惲後心!
為什麽中了後心呢?因為李汲起初那一箭雖然不中,卻也把郭惲嚇得不輕,心說我本是立馬城頭遠射範圍之外啊,這誰如此力大弓強,竟能射到我身後去?哦,八成是那李二郎……不成,我得再往後退十來步才穩妥。才剛撥馬轉身,城上第二箭就到了,正中後心。
郭惲大叫一聲,從馬背上一個軲轆跌將下來,從人急前援護,七手八腳地把他給搭回去了。
李汲眼角一瞥,原來射箭的並非旁人,正是那位李晟李良器!
看李晟這一箭,其實膂力、弓力,甚至於包括準頭,未必就比李汲強了,但對方可能是曾有過城上射敵的經驗,或者因為李汲一射不中,得了教訓,由此才能中的奏功。
那也很了不起了,百步左右穩穩地射中正在移動的敵人,萬軍之中,難尋一二——怪不得此人曾在隴右箭射蕃將,得到王忠嗣的嘉獎,兵部檔案裏還特意記了一筆。
只可惜,遠遠望去,箭勢中的時貌似已衰,且郭惲被擡下去的時候,四肢還能活動,估計頂多重傷,一時還不得死。
李晟見李汲斜眼瞥著自己,心下不由得一凜,趕緊將弓一背,微微一躬身,隨即挺起腰來,揚聲大叫道:“李長史射中賊寇矣!”
李汲心說你這又是何必呢?是在長安城內冷板凳坐時間太長,且每日但見公卿顯貴的白眼了吧?當即側向一步,一把抓住李晟執弓的左手,將之高高舉起,叫道:“是李指揮中的,可為今日的首功!”
“長史……”
李汲松開手,拍拍李晟的肩膀:“我但敬重勇士,不喜諂媚小人,君切勿再推卸功勞。”
“是……謹遵君命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三日之後,五千鄜延軍終於抵達了,領兵的是一名列將,名叫烏崇福,據說本是郭子儀親兵部曲出身。李汲觀察那些鄜延兵,組織性似乎稍稍有些散漫,隊列遠不如威遠軍整齊,但個個挺著胸膛,撇著嘴岔,士氣極旺,抑且滿身殺氣,與城內守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看起來,都是百戰宿卒啊。
按老規矩,先拜見了崔光遠,吃了他一頓美餐。烏崇福是徹底的老革,酒席宴間不甚持禮,但知飽饜,吃得胡子上全都是油,崔光遠、韋倫等都不禁側目,頗為鄙薄其人。烏崇福倒是不傻,也瞧出來了,等吃飽喝足後,用侍女呈上來的手巾擦幹凈兩手和胡子,才大咧咧笑著說:“軍中無好酒肉,難得叨擾崔公一回,有些放肆了……
“崔公勿以我為粗胚,我也是讀過書,進過學的,只是做不來詩文,不敢去應試,只能投入司徒軍中,由槍馬上博取功名罷了。”
李汲倒是挺喜歡這人的豪爽個性,便笑笑問他:“既是讀過書,何不如司徒一般,去應武舉?”
烏崇福笑道:“豈敢與司徒相比?某生得晚,未能趕上好時辰,與其應武舉,還不如入幕……”
天寶以來,節度使權柄漸大,往往自命將吏;而武舉中式者,即便朝廷給了官做,也得去投邊鎮節度,才有上陣打仗,累功升進的機會。所以烏崇福的意思,我要是早生幾年,就學郭子儀從武舉入仕了,可到了我成年的時候,投軍效力才是正途,應武舉反倒是畫蛇添足,多此一舉啦。
李汲心道,國家遴選中低級軍校之權,不能握於中樞,雖有武舉空名,其實全放給沿邊軍鎮了,如此則安祿山之流勢大,怎麽可能不出亂子呢?抑且看起來這亂子嘛,將來還可能更多,只是除非郭子儀、李光弼造反,否則不至於釀成安史那麽大規模的動蕩,甚至於兩京傾覆罷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李汲趁機問道:“未知崔棄可隨崔公到鳳翔來了麽?”
崔光遠聞言,雙眼微微一瞇,若有所思,隨即回答道:“仍留都中,並非攜來……莫非長衛愛此女?若果有意,但破胡賊,我不吝賜君奉帚。”
李汲心說這家夥還真敏啊……不由暗喜,但考慮到崔棄堅決不肯予人做妾,則崔光遠你要怎麽把她賞賜給我,走些什麽程序,咱們還得好好商量商量才是……
只是看對方的意思,如溺水之人撈著根稻草,必須得我先幫他退了城外胡賊,才肯如我所願。那好吧,咱們國事為先,等打完這仗再從長計議好了。
於是安慰了崔光遠幾句,便即辭去。一宿無話,翌晨便穿戴好鎧甲,領著李晟、王波,跟隨韋倫到西城上來觀望敵勢。
孫子雲: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”故此李汲在上城觀敵之前,先仔細打量了城內守軍的狀況。
看那些唐軍,盔甲器械,還算精良——當然是就這年月平均水平而論的,跟禁軍威遠終不可相提並論——然而素質普遍不高,多有四五十歲老卒,或者瞧上去並未成丁的少年。總體而言,士氣也很差,半數以上面有饑色,不少人目光閃爍,似有畏怯之意。估計若非憑城守禦,而是野戰對峙,這樣的兵卒,將會分分鐘營嘯奔散吧。
便問韋倫:“防禦領這些兵,多少時日了?”
韋倫聞弦歌而識雅意,當即苦笑道:“不過月餘……尚未來得及整訓,便被迫出城去逆賊,然後一戰而潰……”
“這般將兵,實不宜野戰。”
韋倫說我知道啊——“然賊初起時,不過萬餘眾,我方領軍與郭愔戰於汧水之上,黨項羌卻忽然南下援賊,遂至官軍敗績……”
李汲心說韋倫方至,便將兵出去殺賊,崔光遠你可來了有好幾個月了吧?看起來京中所傳,那老兄上任後但與幕賓博戲、飲酒,不親戎事,是真的了。即便崔光遠把韋倫的指揮權轉交給我,這樣兵將,我也不敢用啊,只能等待兩支外軍抵達,看看素質再說了。
涇原軍不好說,鄜坊軍原屬朔方鎮,據說是郭子儀的老部下,理論上應該不至於太差才是。
也是李亨太忌憚郭子儀了,倘若把老司徒派到鳳翔來,說不定黨項人又會掉頭就跑呢。
登上西城之後,再看城外敵營,旌幟雜亂,連綿數裏——乍看上去,倒確實挺嚇人的。李汲觀望良久,轉過頭來問李晟:“君以為如何?”
這分明是有考校之意了,李汲想瞧瞧這位昔日的關西猛將,如今眼力、志氣,有沒有被都中安逸的生活徹底洗磨幹凈哪?
李晟一叉手,沈著地回覆道:“在某看來,賊臨城下者,約五萬眾……想必別部抄掠四鄉,所在尚遠。這五萬眾分列十數處,相互間涇渭分明,可見諸胡間也並不和睦,各懷忌憚之心……”伸手遙遙一指:“其中營是‘郭’字旗號,必為郭愔那廝,聞諸胡皆彼邀來,則若能摧破郭愔,胡氣必奪,或將絡繹散去。官軍若逐一征討,破之不難。”
李汲還沒說話,韋倫先道:“這位李指揮所言不差,然諸胡部雖然軍行無陣,混亂駁雜,卻多悍勇之士,且慣騎射,亦不可輕慢也。且郭賊往往居後,而使諸胡當先,要於萬軍中摧破郭賊,實屬不易。”
正說話間,忽聽城下胡笳聲響。眾人一起回頭,但見敵營大開,殺出一哨人馬來,抵近城壕,當先一將,坐馬上高呼挑戰。
李汲遙遙望去,見此將鎧甲鮮明,人頗雄壯,馬亦神駿,單手提一桿丈二的騎槍,運轉如風,四下裏喝彩聲亦大作。便問韋倫:“這是何人?”
韋倫答道:“郭愔之弟郭惲,弓馬嫻熟,的是驍將,每日必來城前挑戰。”
李汲手按城堞,觀察了一會兒郭惲騎馬、舞槍的姿勢,唇邊微露笑意。於是對韋倫說:“在某看來,不過爾爾——且待我出城去殺了此賊,必能挫動賊軍銳氣,使各胡部更加渙散。”說著話腦袋一偏,轉望向帶來的那兩名指揮使。王波本能地就朝後縮,李晟倒是一挺胸膛:“願從長史。”
李汲心說行,此人勇氣尚存,或許可用。
韋倫急忙提醒道:“二郎勇猛,此去必能敗賊。然若郭惲遁走,慎勿畫蛇做足,魯莽遠逐啊。”李汲拱手稱諾,便命李晟:“將那兩百兵喚來,隨我出城。”
從長安到鳳翔的一路上,李汲特意與士卒們同食同宿,主要是為了摸清楚這支部隊的底細,同時也想盡可能地掌握住軍心——其中與李晟遴選出來那兩百名“威遠營”舊卒,他接觸得最多。根據細心觀察和詢問,那些兵倒確實是全都上過陣,見過血的,故而今日才打算讓他們跟著自己再去萬馬軍前沖殺一回,試試看能不能喚回昔日骨子裏的血性來。
韋倫在城上親援桴鼓,一通鼓響,城門打開,吊橋放下,李汲率領李晟等二百將兵出得城來,與郭惲遙遙相對。郭惲見狀,當即振作精神,左手攬住韁繩,右手一揚長槍,高叫道:“來將通名,可敢與某較量否?”
李汲命士卒射定陣腳,隨即催馬向前,口稱:“我京兆李汲也,特來殺汝!”
郭惲聽聞此言,不禁微微一愕:“可是隴右破蕃的李二郎麽?”
“既聞我名,何不速速下馬就縛?!”
本來這些都是尋常場面話,報名之後,便當搏殺。孰料郭惲聽說來的是李汲,不再發話,當即按下長槍,一撥馬頭,轉身便走……
此舉大出李汲意料之外——哎還沒打呢,你怎麽就跑了?
關鍵那郭惲並不傻,雖自詡弓馬嫻熟,有斬將掣旗之能,但也就能在一州一縣內稱雄罷了,對面來的卻是天下知名的勇將啊,那輸面太大啦,怎麽敢輕易放對?
當下郭惲掉頭便走,李汲催馬急追,賊陣中箭如雨下,迫得他只能勒住坐騎,而後命令士卒高呼幾聲,以壯聲威,隨即悻悻然折返城中。
途中回顧李晟:“早知道,便不與他通名了。”李晟也不由得苦笑,可還是趁著機會恭維李汲兩句:“長史勇冠三軍,田舍小寇,自不敢敵。”
雖然沒能正經交上手,也未曾或擒或斬郭惲,城上唐軍卻是一片歡騰。普通兵卒的見識很短淺,心思也單純,不懂得什麽兵法,但知有勇將統領,便可取勝;則如今天下知名的勇將到鳳翔來了,敵將竟不敢攖其鋒,聞聲而退,那這城多半能守住啊,我等的性命也可保全——怎可能不歡呼雀躍呢?
李汲再上城頭,仔細觀察,一瞧賊軍果如韋倫所言,只是叫罵,並沒有攻城的意思——估摸著既沒有建造攻城器械的技術和財力,且各部又都不肯率先蟻附,平白損耗自家實力——便即自去整訓那一千威遠軍,並將主要精力,放在李晟遴選出來那兩百人身上。
不過正如韋倫所言,想把一支老爺兵訓練成能夠上陣的勁旅,絕非十天半月之功啊。
翌日一早,李汲等人再次登上城頭,看看今日形勢與昨日是否有所不同,卻見郭惲又跑出來叫陣了。
眾皆註目李汲,那意思:還得您下去把他給嚇退才成啊。李汲卻不由得冷哼一聲:“昨日不敢放對,今日也不換人,便又來罵,此必暗設埋伏——他當我是傻的麽?!”
目測估算一下對方距離,便命:“取我弓來。”
他這還是當日仆固懷恩所贈的大弓,馬上施用不便,如今站在城上,卻可以拉到最滿。當下搭上一支重簇雕翎,瞄了瞄郭惲,指開弦馳,便是狠狠地一箭射去。
“嗖”的一聲,郭惲終究也是打過仗的,本能地便一縮頭,那支箭卻距離其頭頂還有尺餘高,直接飛過去了……
李汲心說可惜,平地射敵,我已然練得極熟了,這站在兩丈高城墻上發射還是頭一回,就沒能算好那條拋物線……正感遺憾,卻聽身邊“嘣”的一聲弓弦響,隨即又一箭劃著弧形疾出,不偏不倚,正中郭惲後心!
為什麽中了後心呢?因為李汲起初那一箭雖然不中,卻也把郭惲嚇得不輕,心說我本是立馬城頭遠射範圍之外啊,這誰如此力大弓強,竟能射到我身後去?哦,八成是那李二郎……不成,我得再往後退十來步才穩妥。才剛撥馬轉身,城上第二箭就到了,正中後心。
郭惲大叫一聲,從馬背上一個軲轆跌將下來,從人急前援護,七手八腳地把他給搭回去了。
李汲眼角一瞥,原來射箭的並非旁人,正是那位李晟李良器!
看李晟這一箭,其實膂力、弓力,甚至於包括準頭,未必就比李汲強了,但對方可能是曾有過城上射敵的經驗,或者因為李汲一射不中,得了教訓,由此才能中的奏功。
那也很了不起了,百步左右穩穩地射中正在移動的敵人,萬軍之中,難尋一二——怪不得此人曾在隴右箭射蕃將,得到王忠嗣的嘉獎,兵部檔案裏還特意記了一筆。
只可惜,遠遠望去,箭勢中的時貌似已衰,且郭惲被擡下去的時候,四肢還能活動,估計頂多重傷,一時還不得死。
李晟見李汲斜眼瞥著自己,心下不由得一凜,趕緊將弓一背,微微一躬身,隨即挺起腰來,揚聲大叫道:“李長史射中賊寇矣!”
李汲心說你這又是何必呢?是在長安城內冷板凳坐時間太長,且每日但見公卿顯貴的白眼了吧?當即側向一步,一把抓住李晟執弓的左手,將之高高舉起,叫道:“是李指揮中的,可為今日的首功!”
“長史……”
李汲松開手,拍拍李晟的肩膀:“我但敬重勇士,不喜諂媚小人,君切勿再推卸功勞。”
“是……謹遵君命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三日之後,五千鄜延軍終於抵達了,領兵的是一名列將,名叫烏崇福,據說本是郭子儀親兵部曲出身。李汲觀察那些鄜延兵,組織性似乎稍稍有些散漫,隊列遠不如威遠軍整齊,但個個挺著胸膛,撇著嘴岔,士氣極旺,抑且滿身殺氣,與城內守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看起來,都是百戰宿卒啊。
按老規矩,先拜見了崔光遠,吃了他一頓美餐。烏崇福是徹底的老革,酒席宴間不甚持禮,但知飽饜,吃得胡子上全都是油,崔光遠、韋倫等都不禁側目,頗為鄙薄其人。烏崇福倒是不傻,也瞧出來了,等吃飽喝足後,用侍女呈上來的手巾擦幹凈兩手和胡子,才大咧咧笑著說:“軍中無好酒肉,難得叨擾崔公一回,有些放肆了……
“崔公勿以我為粗胚,我也是讀過書,進過學的,只是做不來詩文,不敢去應試,只能投入司徒軍中,由槍馬上博取功名罷了。”
李汲倒是挺喜歡這人的豪爽個性,便笑笑問他:“既是讀過書,何不如司徒一般,去應武舉?”
烏崇福笑道:“豈敢與司徒相比?某生得晚,未能趕上好時辰,與其應武舉,還不如入幕……”
天寶以來,節度使權柄漸大,往往自命將吏;而武舉中式者,即便朝廷給了官做,也得去投邊鎮節度,才有上陣打仗,累功升進的機會。所以烏崇福的意思,我要是早生幾年,就學郭子儀從武舉入仕了,可到了我成年的時候,投軍效力才是正途,應武舉反倒是畫蛇添足,多此一舉啦。
李汲心道,國家遴選中低級軍校之權,不能握於中樞,雖有武舉空名,其實全放給沿邊軍鎮了,如此則安祿山之流勢大,怎麽可能不出亂子呢?抑且看起來這亂子嘛,將來還可能更多,只是除非郭子儀、李光弼造反,否則不至於釀成安史那麽大規模的動蕩,甚至於兩京傾覆罷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